财经库-做有影响力的财经网站

筑梦十年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

时间:2022-10-12 11:41    栏目:金融    来源:财经库
筑梦十年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

十年筑梦,起航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疫情冲击带来的诸多风险和挑战,我国经济大踏步前进,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网财经重点梳理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就,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十年来,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贸易规模稳步提升,货物贸易持续扩大,服务贸易加快发展。2020年,中国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3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1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9万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货物贸易总额达到6.05万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56.5%,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总额达到821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70.1%,位居世界第二。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比重稳步上升。202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61.6%,比2012年提高9.6个百分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2021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比2012年增长68.4%和62.9%,增速明显快于全部出口。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长强劲。2021年,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出口额分别是2012年的5.0倍和2.7倍。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5年增长近10倍,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7年增长7倍,内外贸一体化程度稳步提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越办越好,成功举办了四届进口博览会,累计成交2722.7亿美元,引进了多种高品质消费品和先进技术产品。

利用外资取得重要成绩。

利用外资规模稳步增长。中国的投资规模一直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1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较2012年增长62.9%。

外商投资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2020年,《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以对外开放为主基调,确定了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的基本制度,为外商投资权益提供了更加全面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现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

大幅放宽外资市场准入。2017年至2021年,中国连续五年减少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国家级和自贸试验区限制措施项目分别减少至31项和27项。制造业、矿业、农业、金融等领域出台一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经营。

外商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中国连续三年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一致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推动500多件文件“立改废”,充分保障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待遇。

建设“一带一路”成效显著。

自2013年提出以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已从“写意”扩大到“工笔画”,成为当今世界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深化贸易畅通,“一带一路”市场地位显著提升。从2013年到2021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年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长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新型贸易业态快速发展,“丝路电子商务”成为新亮点。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一批海外仓在沿线国家建成并投入运营。贸易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开行超过5万列,通达欧洲23个国家、180多个城市,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辐射“一带一路”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形成,与13个沿线国家签署了7个自由贸易协定。

通过加强投资合作,产业链和供应链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沿线国家在华设立企业3.2万家,实际累计投资712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投资430.8亿美元,创造了34.6万个当地就业岗位,更好地发挥了载体和平台作用,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

推进项目建设,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2013年至2021年,中国在沿线国家新承包工程总额约1.08万亿美元,营业额7286亿美元,涵盖交通、电力等领域。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成实施,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匈塞铁路有序推进,比雷埃夫斯港运行良好。一批“小而美”的农业、医疗、扶贫项目相继落地,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完善机制平台,显著提高沟通合作效率。双边经贸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100多个贸易畅通、投资合作、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合作机制。以重大会展论坛为代表的开放平台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等会展论坛。

发布者:杜玉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