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库-做有影响力的财经网站

双向开放成绩斐然,中国资本市场初具“国际范”!A股“科技”属性更显著,世

时间:2022-10-12 08:37    栏目:资讯    来源:财经库

中国资本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攻坚克难,不断发展壮大,从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到高质量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双向开放提速,各项指标不断优化,我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第二,证券化率大幅提升,投资者结构日臻完善,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数量位居第一。

a股市值全球第二。

在这十年中,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壮大,a股上市公司从2000多家增加到4947家。随着中小板和深圳主板的合并以及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的注册制试点成功实施。综合注册制呼之欲出。股票、债券、基金、期货市场异常活跃,资本市场规模逐渐领先全球。

截至2021年底,a股总市值超过90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托管面值达到18.7万亿元。商品期货交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资本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沪深两市市值大幅跃升,跻身全球十大阵营。截至2021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总计近52万亿元,是十年前的2倍多,成为全球第五大证券交易所;深交所增长最快,市值较十年前增长近54倍,逼近40万亿元,超过韩国证券交易所、加拿大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第十大证券交易所。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形成了以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科技创新板、创业板和北交所。

证券化率可以用来衡量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截至2021年底,a股证券化率已达84.3%,创近十年新高,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包括中国证券交易所在内,中国上市公司证券化率达到95%。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证券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1年底,美国证券化率接近300%,日本超过120%。

a股科研投资稳步增长。

科研投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2021年,a股RD投资额达到27864亿元,同比增长14.2%。RD投资强度(斜坡;;D/GDP)再创新高,达到2.44%,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超过加拿大、法国、英国、印度等国,比十年前提高了近0.7个百分点。

2016-2020年,a股信息技术行业RD投资强度持续超越美股;2021年达到6.62%的新高。注册制实施以来,a股的“科技”属性更加凸显。从2019年到2021年,RD科技创新局的投资强度持续超过10%。

中国500强企业数量位居世界第一。

资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和收入贡献大幅提升。

2019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上榜企业达到126家,首次超过连续多年蝉联榜首的美国;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达到145家,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较十年前增长超过80%。中国大陆排名129,全面超越美国,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实力。

国家电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600028)、中国建筑(601668)等中国公司位列全球前十。相比之下,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入围企业数量有所下降,只有韩国和加拿大的入围企业数量较十年前略有增加。

a股机构化水平继续创出新高。

机构化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机构投资者比例的提高有利于金融市场更加成熟和稳定。在加快对外开放,引进更多外资后,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新的生态,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

去零售化是一个长期的障碍,a股机构化的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剔除一般法人,以股票市值估算。到2021年底,a股的机构化比例已经创历史新高,接近19%,比十年前增长了5个百分点以上。

对于海外发达资本市场而言,a股的机构化是一项重要任务,大有可为。以美股为例。20世纪70年代,当养老金进入市场时,“去零售化”的过程开始了,机构投资者的份额从1970年初的约20%上升到2000年的50%以上。

“引言”突出了中国的资产配置价值。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加快与海外市场的互联互通。在引进来的道路上,中国资本市场从尝试开放到不断扩大,成绩斐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QFII于2003年7月进入a股市场;2014年、2016年开通沪深港通;纳入a股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富时罗素等知名指数,且比重不断增加;债券北向、互联互通ETF(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此起彼伏。

外资a股市值再创新高。

这十年间,全球突发事件不断,a股全球配置价值提升,低估值低配置优势叠加。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逐渐显现。

自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已有八年北向资金净流入。截至2022年8月底,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额创历史新高,接近2万亿元,最近三年净流入加速。截至2021年底,QFII+北上资金持有的a股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超过42倍,其中北上资金市值超过2.7万亿元;持有的a股数量从十年前的100多只增加到目前的2600多只,其中北方资本持有2000多只。

流通中的外资市值稳步上升。截至2021年底,国外持仓市值占比4.04%,创下2020年3.97%的新纪录。

外资持有中国债券的比例逐年上升。

2017年债券开放,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债券市场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全球通胀高企,外国投资者持有中国债券的兴趣大大增加。

截至2021年底,中国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托管余额首次突破4万亿元,是2013年的10倍以上。境外机构托管债券占比从2016年开始逐年上升,2021年底达到3%,创历史新高。其中,境外机构持有2.45万亿元国债,是境外机构持有的最大一类债券。

“走出去”的中国资产积极拥抱世界

新时代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双向的。提升资本市场影响力的关键不仅在于深化改革,还在于积极开展双向开放。相对于“引进来”,中国资本市场“走出去”的探索更早。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规模持续上升,债券的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企业“出海”大有作为。

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

在今年7月底证监会召开的2022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境外上市。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分布在美国、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尤其是中国香港和美国。截至2022年9月底(不含退市股,下同),两地上市中资企业总数近1500家,比十年前翻了一番,且数量稳步增长。

过去十年,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已经从大型国企转变为民营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的中资企业超过400家,目前有281家上市公司,是十年前的近3倍。JD.COM、阿里、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已经在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上市。香港有1207家中资企业,比十年前增加了80%。

8月下旬,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和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签署了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并于近期启动了相关合作,缓解了中概股退市风险。协议签订后,英熙集团、健智教育科技等。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

功夫债成为亚洲债券市场的支柱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国际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外债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创新,鼓励和便利中资机构境外发债。过去十年,中资海外债券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亚洲债券市场的主要品种之一,在国际资本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2015年是中资海外债券发展的关键时期。发行一年以上的债务工具,由以前的审批制改为事前备案制。2016年以来,《功夫债》发行量大幅增长。今年2月,中资海外债务存量余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截至2022年9月底,中资海外债务余额创历史新高,达到1.22万亿美元,是十年前的32倍。金融机构、房地产、工业、可选消费等行业的企业是发行主体,其中金融机构发行量占比超过32%。

“中国创造”出海规模持续上升。

从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不仅资本出去了,实体制造业也出去了。从“十二五”到“十三五”,中国迎来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辉煌转型。自主进程加快,对海洋的贡献从传统制造业转向创新、科技赛道。“中国创造”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

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增长近3个百分点。2021年,a股上市公司海外收入首次突破6万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创历史新高,达到16.07%。在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海外收入的比例可能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2022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海外营收合计3.01万亿元,占总营收的17.62%。

发布者:沐瑶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