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库-做有影响力的财经网站

汽车观察:中国汽车可否超丰田?

时间:2023-12-08 11:00    栏目:热点    来源:汽车商务网   阅读量:5801   

在中国市场,本土车企先后赢了法系、韩系和美系车,今年日系车份额大跌。同时,中国汽车出口超日本被部分媒体广泛宣传。

然而,近期《丰田上半年财报公布超15家自主车企总和》的文章让业内人士猛然清醒。中国品牌赢了市场却输了利润,这种局面还要持续多久?

中国头部企业利润不敌丰田一半

近期,丰田汽车公布了2024财年上半年(2023年4月~9月)财报,其盈利能力让本土头部车企汗颜。

有媒体报道称:丰田汽车将本财年的营业利润目标从之前的3万亿日元提升至4.5万亿日元,约等于2206亿人民币。相比之下,2022年比亚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元,上汽集团161.18亿元,长城汽车82.66亿元,广汽集团80.68亿元,长安汽车77.98亿元,东风汽车集团102.65亿元。换言之,这些国内大车企的利润总和加起来,也没有丰田汽车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丰田是今年的利润,中国品牌是去年的利润,而除比亚迪外,多数中国品牌车企今年利润大概率低于去年。

因此,有媒体给出了《丰田上半年财报公布超15家自主车企总和》的标题。

日系车在华暂时折戟

今年日系车在华表现整体不佳,但丰田汽车在全球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既然丰田财报截至9月底,那就看看中日乘用车前三季度表现。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中国品牌累计批发977.97万辆,同比增长27.9%。中国品牌份额同比大幅提升5.2个百分点,达到55.1%,不仅首度突破50%且创历史新高。

同期,日系车累计销量为263.05万辆,同比仅增长1.8%,整体市场份额降至14.8%,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4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丰田财报显示,该集团旗下丰田和雷克萨斯汽车2024财年上半年全球累计生产505.8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加12.87%,创下上半年度产量历史最高纪录;全球累计销量为517.24万辆,同比增长9.07%,同样刷新了历史记录。

中国品牌赢了市场却输了利润原因何在?传统燃油车,在价格战中损失惨重;发展BEV,主机厂在给电池厂打工,中国100多个乘用车电动汽车品牌真正盈利的电动汽车品牌也就2、3个言犹在耳。

反观丰田,该公司上半财年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为182.60万辆,同比增长38.1%。从结构看,新能源汽车占丰田全球总销量的35.3%;从增速看,丰田新能源汽车超越中国行业增长平均水平。

上述数据反映出,丰田的新能源汽车似乎并不弱。

中国品牌如何破局?

燃油车萎缩,BEV盈利能力较差。于是,最近两年传统车企把战略重心向PHEV转移。效果如何?

从增长速度看,今年PHEV超越BEV。交强险上险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BEV销量为387.37万辆,同比增长26.1%;PHEV销量为178.12万辆,同比增长92.8%。BEV销量占乘用车上险总量的22.4%,份额上涨了3.1个百分点;PHEV销量占总量的10.3%,同比上涨了4.5个百分点。

从盈利能力看,PHEV成为拉动新能源车市场销售平均价上涨的动能。

来自北京正则大成的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市场销售平均价,与BEV累计市场销售平均价相同均为18.3万元;2022年随着部分PHEV产品发力,新能源汽车累计市场销售平均价升至18.6万元,但与BEV累计市场销售平均价仍有差距;今年前10个月更多PHEV发力,新能源汽车累计市场销售平均价升至20.5万元,与BEV累计市场销售平均价19.9万元相比显著提升。这表明随着PHEV销量增长,其盈利能力较强的特征凸显出来。

从微观看,加大PHEV投放的企业越来越多。今年1月,吉利PHEV上险量占新能源汽车总量比重仅为20.78%,10月升至35.43%;同期,长安PHEV占比从31.35%升至50.45%,长城PHEV从28.20%升至66.02%,零跑PHEV车型1月上险量为0,10月比重升至17.50%。上述过程反映出,中国汽车正走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的正轨。

回归主题:中国汽车可否超丰田?理论上看不是没有可能。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汽车品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

中国品牌汽车如何超越丰田?个人认为是从学习精益生产管理的精髓开始,循序渐进、持续盈利、量变积累、质变飞跃,别被换道先跑的观点忽悠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发布者:杜玉梅   
推荐